壹圈,兩圈,三圈。大連海域上空,壹架MD-82客機在盤旋三圈後,突然拖著濃煙烈焰沖向海面。這是2002年5月7日,中國第壹起民航飛機墜海事件,機上112人全部遇難外送茶。
2002年5月7日21點24分,中國北方航空公司的壹架客機在大連附近海域失事。北航的這架“麥道-82”是6日20點40分從北京起飛,在執行北京飛往大連的6136航班時,于21時24分左右在大連機場附近的大連港海域內墜毀的。外送茶機上共有乘客103人,其中有7名外國籍旅客,另有機組成員9人。
這是這年的5月8日,新華社發的壹則消息。
在2002年的5月8日這壹天外送茶,全國、全世界人都從各種渠道得到了這壹消息,那就是“北航麥道客機5月7日在大連附近海域失事外送茶”。
遼甯日報記者孫學友爲我們講述了這起空難事件外送茶中壹個不能刊發的故事——
按照慣例,先去看現場。這是壹大片藍色的海域,望到天海相連處,也看不到與平常有什麽異樣,當地的媒體記者講,從昨晚到現在,已有多艘船只在這片海域打撈,現在船已駛向海灣的更遠處,所以什麽也看不見了外送茶。
下壹步是采訪遇難者家屬。第壹家賓館,記者現在已記不清它的名字,但這個場面還是讓記者終生難忘。有剛學走路的孩子,有白發蒼蒼的老人,不時傳出的撕心裂肺的哭聲讓記者也忍不住用手不停擦著自己的雙眼,外送茶有的家屬呆呆地坐在那裏,眼裏還含著淚花,他們的眼淚已快要幹了。
和幾位家屬唠上幾句後,外送茶記者有些不忍心再去打擾他們,只想讓他們平靜地等待自己親人的消息。
目擊者講述經過
在沒有進入大連前,外送茶就聽說在飛機失事的最後幾分鍾,拖著帶火光的機身在大連灣上空盤旋時,有多位目擊者。
在衆多目擊者當中,有位從大學畢業還不到壹年的女孩給記者的印象最爲深刻,她名字叫謝宇,她幾乎用詩壹樣的語言向記者描述她當時看到的場面和過後的複雜心情,但她的每句話中,都蘊涵著深深的遺憾和痛楚。“與往常壹樣,我來到自家的陽台感受節日最後壹天賦予我的寂寞,壹切都如以往那般平靜,沒有任何征兆預示我將要發生什麽,我不知道悲劇的腳步離我那麽近,直到壹架飛機闖入我的視野,與以往的飛機不同,在壹陣刺耳的馬達聲後,我仿佛看見天空壹點燃燒的火焰,那麽明亮,我的第壹反應告訴我那是顆流星,可哪有那麽大的流星啊!不好!隱約可見的壹縷黑煙證明了我的猜測:飛機出事了!壹下子全身的血液湧向腦海,我像座雕像呆立在那,但我的眼睛飛快地拍攝下了災難的全過程。那時,我不知飛機的方向,依稀可辨它在徘徊,盤旋著急迫地想找迫降點,白駒過隙般的短促,外送茶突然朝我這邊飛來。
就在轉瞬間,飛機劃了大大的壹道弧線向另壹邊盤旋。我還沒來得及透壹口氣,壹種更強烈的聲音在我的喉嚨內呐喊:快回來,那邊是我父親的石油七廠,如果落下,壹連串後果將不堪想象,美麗的大連就要葬身火海!這時,飛機上的飛行員好像感應到了我的訊息,又壹個趔趄旋向壹側,那裏的下方是沒有任何建築物的海面,也就是這裏才是臨近海灣唯壹寂靜的角落。接下來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火光不見了,外送茶轟鳴停止了,飛機就像我見過的流星那樣消失在大海,刷的壹下,我的大腦壹片空白……”
現場的采訪是很幸運的,記者拿到了很多十分真實的第壹手資料,外送茶于是,本報用了沈陽報紙當中最大的篇幅,報道了這次空難事件。
對失事原因質疑不斷
“5·7”空難發生距今已經十余年多了外送茶,從它發生的那天壹直到以後的幾年時間裏,網絡上壹直都有人在質疑空難的真相。特別是2002年12月7日新華社發布的簡短消息之後,網絡上質疑該結論的聲音更強烈了。該消息是這樣的:空難領導小組“通過調查,並經周密核實,認定空難是壹起由于乘客張丕林縱火造成的破壞事件,對這起事件,有關方面正在依法處理”。
這個消息壹經發出,在網上的質疑聲音可以用“狂潮”來形容。網友們最集中的指責是:僅憑披露的張丕林壹人買了7份保險,不能據此推測張丕林是事故制造者,網友們懷疑張丕林只是壹個替罪羊外送茶。
面對輿論壓力,有關方面通過央視《新聞夜話》透露了壹些細節:5·7空難乘客張丕林縱火是有鐵證的,外送茶因海裏撈出殘留汽油。但是僅憑這些仍然不足以構成完整的證據鏈。
針對此事,本報記者通過網絡對壹些網友進行了大量的采訪和調查,並時刻關注著事故處理權威部門的新聞發布。外送茶事情終于有了轉機。
凶手爲何鎖定張丕林
那是事故發生後第四年的壹次大連采訪。當時,國務院參事、國務院辦公廳應急救援工作小組副組長閃淳昌應邀到大連,外送茶給鄉鎮(街道)以上領導幹部上安全課,閃淳昌曾親自處理“5·7”空難責任認定的問題。
老人不僅提起了此事外送茶,講得還十分詳細,他詳細講了當時如何鎖定張丕林縱火以及爲何沒有公開。
他說,當時首先調查的是機械故障還是人爲破壞。在排除機械故障後,在飛機殘骸中竟然發現了汽油燃燒的殘留物(飛機燃料是航空煤油),外送茶從而確定飛機起火是因爲有人在飛機上點燃汽油造成的。
但是怎麽確定汽油是誰帶的呢?閃淳昌說,這個下了很大功夫。因爲每個乘客攜帶的物品都要通過安檢,安檢是有錄像的。于是,調出當時的錄像,壹件壹件行李進行分析,最終剩下壹些裝有瓶子的箱包。但是,安檢X光拍攝的錄像無法確認瓶子中裝的都是什麽液體,這就等于無法確認究竟是誰帶的汽油外送茶。
終于有人想出了壹個“笨”方法,模擬當時的場面,把裝有汽油的瓶子通過安檢,對拍攝出來的畫面進行分析。並與前面的畫面進行比對,經過對比分析,終于確定了其中壹個箱子裏裝有汽油。而那個箱子裏最明顯的標志是有壹串鑰匙,到這裏也就是說,找到該鑰匙,確定鑰匙主人就能鎖定縱火者外送茶。
幸運的是外送茶,在茫茫大海裏,調查人員找到了這串鑰匙。並且,最終用這串鑰匙打開了張丕林的家門。
閃淳昌介紹,當時之所以沒有向公衆公布這些,因爲當時的安檢技術不能辨別旅客行李中的液體,這是壹個重大安全隱患,擔心公布後會被人利用這個漏洞,制造恐怖事件外送茶。“5·7”空難發生後的第二年,民航總局于2003年2月5日下發了加強對旅客攜帶液態物品乘機的具體規定。這個采訪經過當然最後也沒有見報,但職業責任告訴自己,總有壹天此事會被公開的,果然,就此次采訪的壹年後,全國人民也從不同的渠道得知了此事真相外送茶。 (爲提高博客整體可讀性,本博所有內容均經過博主福甯客精心編輯,感謝並希望個別習慣直接摘抄的博友自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